生活

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

藉遊戲溝通 及早察覺兒童情緒問題



藉遊戲溝通 及早察覺兒童情緒問題


【晴報專訊】報道指2012/13年度有6,700名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,因抑鬱症等精神病求診,上月底,一名五歲孩子更因密集式進行小學面試,因表現不理想感挫敗,在父母微言下稱想跳樓,最後確診抑鬱。現今父母側重栽培孩子的能力,多忽略情緒健康,當孩子遇上挫折時往往較脆弱,嚴重的更出現情緒病。
 
浸信會愛群綜合社區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郭韡韡稱,在前綫輔導工作中,的確曾遇過有幼稚園高班的孩子因焦慮而不願上學的求助個案。她稱,兒童的情緒問題,家長有時較難察覺,但當中不想返學已是一個訊號,家長要了解背後有甚麼原因。

求助年齡愈來愈小
她強調,自小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會讓小朋友更願意打開心扉。「家長宜每天關心孩子的狀況,如問問他在學校有甚麼開心或令他擔心的事情。此外,也可留意小朋友的情緒狀態與平日有沒有不同,如會否多了說『擔心』、『驚』等字眼,行為上會否特別黏人、經常發脾氣等,孩子的情緒問題也多反映在身體上,如經常說頭痛、頭暈、肚痛,看過醫生診斷沒大礙,但又重複出現。」

該中心服務發展主任盤鳳愛(Scarlet)指出,情緒問題愈早介入愈好,問題愈大便愈難跳出框框。「其實可嘗試透過與孩子玩遊戲,每天花15分鐘,邊玩邊講或玩完再講,或有機會找出問題。因為玩得開心時,小朋友多會願意放鬆自己,說出自己的困難。」

郭韡韡不諱言,香港家長一般不太懂玩,在玩樂時往往滲入教育意義。「遊戲治療可讓小朋友投射及整理生活中的經驗,但其重點是要由孩子主導,家長只是陪伴的角色,這樣小朋友才會覺得大家很親近,也容許家長進入他的內心世界。」

Scarlet強調,近年情緒問題求助個案的年齡愈來愈小,該中心的「樂天Buddies」兒童情緒健康計劃會走入小學,找出隱藏個案。課程由澳洲引入,內容包括教孩子認識自己及別人的情緒,建立同理心;強化內在對話,學懂講一些正面鼓勵自己、獎勵自己的說話,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如何分析問題,怎樣去尋找解決方案。

學會接納自己別人
「孩子要明白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解決,當我們要與問題共存,可以怎幫助自己,並接納自己?其實爸爸媽媽也要接納孩子是獨特的,給予空間讓他們發掘自己的樂趣及特質,做回自己,而不是倒模式的上相同的興趣班、爭同樣的學位。小朋友要接納自己才有抗逆力,長遠才能幫到自己,日後貢獻社會。」

該中心早前在港島區舉辦「Snoopy親親孩子心靈」巡迴教育展覽,藉《花生漫畫》探索孩子們的喜、怒、哀、懼。郭韡韡稱,Snoopy的故事很多與心理狀態有關,當中不同的角色面對不同情緒,會用不同的處理方法。「透過一幅漫畫,家長和小朋友會有各自的解讀,也會有共鳴,可幫助大人或小朋友明白自己的狀態。」

  • 在「Snoopy親親孩子心靈」活動上,小朋友寫下他們的心聲,如「每個人都應像Snoopy一樣,每天活得開心,天跌落嚟當被冚。」在「Snoopy親親孩子心靈」活動上,小朋友寫下他們的心聲,如「每個人都應像Snoopy一樣,每天活得開心,天跌落嚟當被冚。」
  •  
  • 「Snoopy親親孩子心靈」教育展覽中,牆壁貼滿參觀人士的心聲。「Snoopy親親孩子心靈」教育展覽中,牆壁貼滿參觀人士的心聲。
  •  
  • 盤鳳愛(左)、郭韡韡表示,「SNOOPY親親孩子心靈」明年初有機會再走進社區。盤鳳愛(左)、郭韡韡表示,「SNOOPY親親孩子心靈」明年初有機會再走進社區。





  • 撰文:李越樺

    部分圖片:受訪者提供

    編輯:余佩娟





    Article from : 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藉遊戲溝通-及早察覺兒童情緒問題-224400053.html

    沒有留言:

    張貼留言